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专题研讨

发布时间:2015-10-27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已转变或正在转变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已意识到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不会学习,习惯了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的教育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另一种表现就是教师对学生关心过度,害怕学生学不好,对学生扶的多,放的少,对学生是“他主”地方太多,“自主”地方太少,不相信学生,教师“一言堂”。

针对上述现象,20151016日下午,电气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在博雅-108室就“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展开研讨。会议由计算机系主任杨林根主持,院长助理徐宝林及全体计算机系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上,杨林根首先指出: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把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把课堂上少数学生参与转移到鼓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学会学习”的转变。

接下来会议围绕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等相关话题展开,与会人员各抒已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说与别人不一样的话。探讨问题时,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开展师生间、学生间、大组间、小组间的交流、讨论、争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自由地去问、自由地去说,让各种观点汇合、碰撞。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

2、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主体意识。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最后,院长助理徐宝林更是从理论高度对自主学习进行了一个解读。强调教师要在观念上改变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要能够接受并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权还给学生,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时间上得到保障。

通过本次研讨,与会人员对转变教育理念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这为我校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奠定了基础。(杨林根供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