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共探数字贸易新未来

发布时间:2025-04-02

在全球数字经济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跨境电商正成为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中小外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是实现“双循环”战略的关键抓手。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应用经济学院联合现代产业研究院,于2025年3月31日开展“国贸产业行”系列活动,实地调研阿里巴巴国际站广州花都服务中心。本次调研聚焦AI技术赋能外贸产业升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及校企协同育人路径,为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与产业生态优化注入新动能。

图片 1.png

调研现场

自2024年8月全面接入AI技术以来,阿里国际站会员服务已升级为“AI版出口通”,标志着平台正式迈入智能化运营新阶段。调研团队通过实地参访了解到,花都服务中心作为阿里国际站在华南地区的重要枢纽,依托AI技术为600余家外贸企业提供全链路数字化服务,涵盖智能建站、多语言客服、数据化选品及精准营销等核心场景。

阿里国际站运营总监黄总介绍,AI技术已深度赋能平台生态:通过“智能商品发布系统”,企业可一键生成多语言产品描述与视觉素材;“AI行业洞察”功能实时抓取全球市场数据,为企业提供趋势预测与竞品分析;而“智能客服助手”则支持70余种语言的实时翻译与话术优化,显著提升跨境沟通效率。黄总强调:“AI不是替代人力,而是通过人机协同,让外贸企业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在数字化转型专题研讨中,应用经济学院团队指出,当前外贸企业面临三大共性难题:数据应用能力薄弱、跨境合规风险高、供应链韧性不足。对此,阿里方提到,国际站AI版通过“智能运营中台”整合物流、支付、风控等模块,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管理;同时依托“数据驾驶舱”提供可视化分析工具,帮助企业快速制定营销策略。基于此,应用经济学院团队进一步提出“教学-产业-研究”三位一体合作模式。一方面将阿里平台真实数据引入课堂,开发“AI选品模拟”“跨境合规沙盘”等实训模块;另一方面联合现代产业研究院,针对中小企业转型痛点开展课题研究。

在“企业人才需求”专题讨论中,阿里团队明确表示,跨境电商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已从单一技能转向复合能力。英语沟通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与市场敏锐度成为核心需求。针对高校培养痛点,校企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计划联合开发“AI+国际贸易”产教融合教材,将平台真实场景、技术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此外,现代产业研究院在政策研究与数据分析领域的专业能力,为校企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整合研究院的行业洞察与企业的实战经验,双方将进一步探索“技术赋能教育、教育反哺产业”的创新模式。

本次调研成果丰硕,双方初步达成校企合作意向。为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校企拟于近期签署战略协议,重点打造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双师型队伍及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实习岗位输送、项目孵化及竞赛活动,构建“教学—实训—就业—创新”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生态。现代产业研究院将在此过程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研究成果向产业实践转化,助力区域外贸企业提升数字化竞争力。

图片 2.png

双方合影

此次阿里巴巴花都服务中心调研,不仅为应用经济学院的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注入新动能,也为区域外贸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范本。未来,随着校企合作的纵深推进,应用经济学院将依托阿里国际站的技术生态与产业资源,联合现代产业研究院的学术力量,探索“产研教融合”新路径,为培养新时代数字贸易人才、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文/应用经济学院王懿轩 图/刘映岚 责任编辑赵利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