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教育学院举办教师培训会

发布时间:2025-04-14

4月10日下午,由教育学院主办的教师培训会在明德楼603室举行,由彭雨明副院长主持开场,邀请到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的李振玉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这场以“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为主题的培训会,不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思想的碰撞,为在场教师带来了一场精神的盛宴。

图片 1.png

李振玉教授作培训分享

“真理总是具体的”,李教授开篇点题,将教育强国的宏大叙事拉近到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他从历史的长河中捞起“学高为师”的传统理念,讲述了从孔子私学到当下教育的千年传承,强调了教师高深学问的重要性。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迈向大众化阶段,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引用马丁特罗的理论,李教授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阶段,指出学情分析和教师观念转变的必要性。他介绍了“大学教师专业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FD)的概念,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关键作用,并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提出了教师讲课应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在解读《教育强国规划》时,李教授强调了走好“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重要性,提出了一条红线——严格落实师德失范“零容忍”,并发出一个警示——博士后成为高校教师重要来源。他总结了四个利好政策,如同为教师们点亮了前行的灯塔,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打造一流核心课程和师资团队、破除人才“帽子”制约等政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

谈到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李教授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紧密相连。他详细阐述了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通过现场提问互动,引导教师思考常规工作的核心内容。他强调了备课的重要性,提出了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的“三备”原则,并结合实例讲解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善问、善答和善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他提出了“教研共生”的理念,建议新入职教师从与学术专长相关的课程入手,通过教学研究课程理论、追踪学科前沿,为精品课程建设奠定基础。他还鼓励教师向同行求教,主动参与资深教授的科研工作,以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

在讲述爱与教育智慧时,李教授引用竺可桢校长的“保姆精神”,强调了爱是教育的开端,是师生关系平等与民主的基础。他通过展示恩师和学生的案例,生动地诠释了爱学生、乐观看待学生发展潜能的重要性。李振玉教授提出,高尚的师德、精深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科学和广博的学识是教育智慧的四大要素,而“教育爱”则是其中的灵魂。他还勉励在座教师应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准则,追求幸福教育人生。

会议接近尾声,陈春发副校长对本次培训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李振玉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教学实践,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和行动指南。参会教师们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他们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决心。(图文/教育学院王明英、吴明燕 责任编辑赵利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