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式学生社区】心灵护航·社区同行:趣味团辅解锁人际沟通新技能

发布时间:2025-04-18

为进一步深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助力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全面健康发展,教育学院于2025年4月17日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一栋活动室举行“心灵护航·社区同行——趣味人际沟通”团体辅导活动。由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黄虹霞老师和应用心理学系大三的罗巧玲师姐、梁敬雅师姐带领大家通过专业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共赴一场精彩纷呈的心灵之旅。

图片 1.png

心理团辅活动现场

活动伊始,黄虹霞老师首先强调了团体辅导的保密原则、尊重原则和积极参与原则,为活动营造了安全、温暖的氛围。在"刮大风"热身游戏中,同学们围坐成圈,根据"戴眼镜的同学"、"穿运动鞋的同学"等趣味指令快速交换位置。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共同点。

随后进行的"桃花朵朵开"分组游戏将活动推向第一个高潮。同学们围成圆圈走动,随着带领者喊出桃花朵朵开的数量,同学们快速抱团组队。经过几轮紧张有趣的"淘汰"与重组,最终形成了四支各具特色的队伍。

图片 2.png

"桃花朵朵开"活动现场

紧接着进入“姓名觉醒仪式”环节,带领者组织各组成员依次进行创意自我介绍,经过激烈的交流讨论后,将组员昵称串联成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这一环节不仅增进了成员间的了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图片 3.png

“姓名觉醒仪式”活动现场

最后的“画画猜猜看”绘画接龙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通过绘画传递的方式,亲身体验了非语言沟通的特点,从“鹤立鸡群”逐步演绎成了“一石三鸟”的画面形成了戏剧性反差,引发全场欢笑。成员们纷纷分享自己在绘画接龙活动中的感受:“原来一句话的误解会引发这么大的偏差!”“沟通时一定要确认对方是否真正理解了自己的意思!”黄虹霞老师总结道:“人际沟通中双方视角不同,关注重点不同,因此所传递出的信息也不同,从而形成了沟通过程中出现的认知偏差。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学会双向沟通,通过交流对象的反馈来确定沟通的准确性。”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团辅活动圆满结束。黄老师在总结中强调,良好的人际沟通不仅需要清晰的表达,更需要用心的倾听和及时的反馈。通过本次团辅活动,同学们体验到了沟通中的表达、倾听与理解,为今后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实践基础。接下来,教育学院将持续聚焦学生心理健康需求,依托学生社区阵地,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心理团辅活动,为学子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图文/教育学院黄虹霞、陈美思、陈芷涵 责任编辑赵利兴)

图片 4.png

活动后合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