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十一五”规划确立了创建国内“一流技术应用型地方民办工程院校”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教学工作实现三步跨越的战略构想及“一个中心”、“两项重点工程”、“五个方面工作”的保障措施。为了全面落实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开创本科教育的新局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顺利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打下坚实基础,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广东省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和管理人才。围绕教学中心工作,抓好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条件建设、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六个环节。重视教学质量,从思想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六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2.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学校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掌握教学工作动态,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专题会议,研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举措,从政策和经费等方面保证和支持教学工作。全院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人才培养工作展开。各系(部、中心)要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认真研究本部门的教学工作,组织所属教研室和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研工作,认真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校教职工都要把人才培养工作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职责,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3.建立健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学科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制度。认真分析和研究学校与各系(部、中心)教学工作的现状,确定各阶段教学改革、教学建设的目标,制定和调整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措施。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对本科教学质量、教学组织管理、教风和学风进行督促、检查、指导。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学科、专业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水平的优秀人才,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全校教师要严格履行教师职责,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风范。
5.积极筹措资金,保障教学建设和教学经费的投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进行新校区和教学各项基本条件建设。学校鼓励各部门积极争取国家教育部和省高教厅的专项教学建设基金,建设一批重点教学项目。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1.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本科技术应用型和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施办学模式创新,依托产业办学,抓住广东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机遇,紧贴广东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拓展产学研合作联盟,推进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形成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积极探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数控和汽车技术等专业方向的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努力构建“平台+模块”、“专业+专长”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本学科、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获得专业特长。培育和遴选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十一五”期间,我校重点支持,重点培育3-4个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本科特色专业。高职教育全面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力争专业教学改革有新突破。
2.加强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本科课程合格评估制度,各门本科课程必需接受学校组织的课程合格评估,未通过合格评估的要限期整改。设立课程建设专项基金,重点建设20门左右学生受益面较大的通识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使之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学校在教材建设、实验条件、师资引进等方面给予精品课程必要的倾斜,力争实现省精品课程零的突破。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案例式、一体化和项目化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引进和制作先进的教学软件,促进教学手段改革,注意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积极推动经济类、管理类、信息类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鼓励实验室向教师与学生开放;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的选题要结合实际,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部分课题要来源于生产和社会实践。
3.加强学风建设。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好全程职业指导和加强核心能力培养等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学风、校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综合建设,严格管理制度。继续严肃考风、考纪,努力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勤奋学习、努力成才上来。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软件大赛、数学建模等竞技活动。各系(部、中心)应积极开展“创先进班级,树优良学风”的活动。
三、以评促建,加强管理,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打下坚实基础
1.全面启动“评建工程”。成立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和评鉴中心,制订《广东白云学院迎接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工作方案》和《广东白云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任务分解细则》。认真学习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内涵,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落实指标体系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学校将作出专题安排,就两个指标的要求,请专家讲理论、举实例,使全校干部、教师较好地领会和掌握指标内涵的要求,按照省学位办的要求和学校的统一安排,自加压力,形成合力,把任务分解到人,分阶段抓好落实。继续发扬“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白云精神,形成评建工作氛围,扎实推进“评建”的各项工作。我们要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把学位授予权评审和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评建”工作和加强本科内涵建设结合起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校内教学评估制度,按照学校的建设目标和要求,每年组织一次系(部、中心)教学工作评估和合格课程评估,将评估结果与系(部、中心)的工效分配、经费分配、评先评优等指标挂钩。通过“评建”工作,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抓好整改和建设。
2.建立健全本科管理制度体系。在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校颁发了《广东白云学校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14个有关本科教学管理的新文件,初步建立起我校本科管理制度体系。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监控、本科教学管理中必须严格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董事会和学校号召:全校教职工要全面落实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在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下,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面貌。各系(部、中心)要组织本部门教师认真学习、全面贯彻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的文件精神,将会议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和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要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学校的特色,培养出更多、更好、更贴近经济发展的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力争顺利通过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并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做好充分准备,把董事会和学校的各项决策和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