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师生员工:
近期,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为保障全校师生健康安全,学校特向全体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常清洁:清除孳生源头,让蚊虫无处可生
翻盘倒水:倡导全校教职员工上下班1分钟清积水,清理办公区域及公共区域的小型积水容器和饮水机托盘等积水。
定期扫除:倡导全校师生每周四下午1次卫生大扫除,清理蚊虫孳生地,清除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
改土换水:水生植物改用沙土种植,或定期换水洗瓶(建议每2至3天换水一次)并刷洗植物根部、容器内壁,勿让花盆托盘留有积水。
垃圾日清:每日生活垃圾密封入袋、定点投放,避免露天和随地丢弃。
配合消杀:密切关注学校工作通知,配合统一校园和入户消杀、清理工作。
二、防叮咬:筑牢个人防线,拒蚊虫于身外
物资准备:返校前准备好蚊帐、符合生产标准的电蚊拍、驱蚊气雾剂(使用时注意安全和避免过敏)。倡导就寝悬挂蚊帐。
户外防叮:外出活动,特别是在绿地、水边等蚊虫密集区域,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皮肤裸露部位与衣服可喷涂含有效驱蚊成分的驱蚊剂。
重点时段:伊蚊多在7 - 9时、16-19时两个时段活跃,户外活动需格外加强防护。
外出须知:出发前应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目的地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疫情信息,近期如非必要,尽量不到疫情地区旅居。确需前往的,需提前准备充足的防蚊用品,主动做好个人防蚊灭蚊措施和自我健康监测。
三、早发现:关注健康状况,及时规范就医
返校前:请全体师生员工在返校前做好自身健康监测,尽量减少外出,尤其不要前往疫区。如出现突发高热,并伴有以下症状:剧烈头痛、眼球后疼痛、全身肌肉痛和骨关节痛(基孔肯雅热关节痛可能持续更久)、明显疲乏,或出现皮疹(登革热多见)、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及时科学规范就诊,建议症状消除后再返校。
返校中:乘坐交通工具和住宿中做好防蚊措施,皮肤裸露部位与衣服可喷涂含有效驱蚊成分的驱蚊剂。
返校后:14天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相关症状,教职员工立即向所在部门、学生立即向辅导员报告并及时到学校医务室初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活动史和可能的蚊虫叮咬史。确诊或疑似感染后,请积极配合学校、属地卫生疾控部门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隔离、灭蚊等防控措施。
同学们、老师们,蚊媒传染病可防可控!让我们从做好个人防护做起,从关注自身健康做起,从清洁校园做起,携手筑牢校园健康屏障。
附:两校区属地医疗卫生机构名称和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