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有佳肴伴书香——西校区食堂、超

  • 我校召开本学期第一次党建、学生工

  • 明思路、定措施、提希望—学生工作

互动平台

白云学工微信公众号

白云易班

白云大讲堂之93讲:老子的智慧

发布时间:2014-05-28

5月27日,白云大讲堂之93讲于儒学堂隆重开讲。学校特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唐晓敏教授为我校师生作“老子的智慧”专题讲座。

唐教授从老子称呼的由来及《老子》(又名《道德经》)版本的区分讲起。《老子》至今有三个版本源头:一个是相传从河上公传下来,魏晋人王弼注释的版本,是现代通行本的祖宗。一个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甲乙两个版本,还有一个是郭店楚简中的《老子》残编。目前老子已全面走向了世界,西方人对老子的评价不亚于对孔子。《道德经》不仅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军事学、社会伦理学、生命科学、道德论、医学养生学、教育学,也包括了现代意义上的宇宙论、整体有机论、系统学、信息论等。

唐教授在讲授如何将老子的人生智慧运用于学习、工作之中时,选出老子的几段重要的话来深入剖析。

一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唐教授说这句话的主旨是教人从自己出发,一个人想要改变一切,关键要改变自己,不要推卸于外界环境。他旁征博引许多观点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老子的这个智慧,如古希腊哲学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又介绍台湾星云大师一些观点,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老换游泳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个不会做事的人,老换工作是解决不了自己能力的;一个不懂经营爱情的人,老换男女朋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个不懂正确养生的人,药吃得再多,医院设备再好,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变一切,首先要改变自己,学习是改变自己的根本。唐教授阐释了大师的这些,来启发大家理解老子,效果很好。唐教授还通过赵襄子学御时“争先恐后”的故事来挖掘老子教人全身心做好自己的事的智慧,告诫同学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全身心投入,而不是在做的同时想着如何超越谁,甚至不要考虑你要得到的结果。但求耕耘,不问收获。全身心投入后,最后的结果肯定不错。

二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这句话又有三层意思,人要有千里之志;为达到目标而坚实的努力;万事开头难,而开头最重要。并且讲了一个关于俞敏洪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俞敏洪的父亲是个木工,在帮别人建完房子后,把人家不要的碎砖瓦捡回来。有时候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回家。他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直到有一天,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拔地而起。父亲这样向俞敏洪阐释:如果你没有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废物;但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所以没有梦想的砖头没有意义,没有砖头的梦想也只是空想。

在讲座的最后,唐教授说老子的知识非常丰富,而他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同学们能直接去阅读《老子》,直面名著,举一反三,学习更多的知识。

 

唐晓敏,1952年生,男,文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起)。

                               唐晓敏教授讲解老子的智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