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接触、了解和认识社会,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的途径,是联系校园与社会的重要桥梁,也是职业素质教育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特制定本方法。
一、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1、社会实践与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在节假日期间,由学校组织、自行组织或学生个人联系的,有明确的实践目标,以熟悉、认识或掌握社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为内容,有专门人员或机构考核,并取得实践成果的校外实践过程。
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主体在社会中进行的以实践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2、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社会实践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不可取代,也是高职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无论学生以何种方式参加,都应遵照本方法。
二、社会实践的目的
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学以致用、认识社会、早日成才。
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前应明确实践的目标,制定具体的,可行的实践计划和方案。实践目标应与能力培养,自身发展相结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社会实践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即:
1、技术的应用能力;
2、思考能力;
3、创新能力;
4、适应社会的能力;
5、就业能力。
实践计划或方案的制定要以实践目标为中心,为实践目的服务。
三、社会实践的方式
学生社会实践主要有两种方式:
1、组织或经学校批准自行进入城市乡镇的某一工厂、公司、企业或政府部门等单位开展实践活动;
2、组织或经学校批准自行对以上单位或农村基层社区居民开展调研等实践。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学校鼓励学生个人联系、开展社会实践。
四、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1、社会生存能力的体验;
2、综合能力的锻炼;
3、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在每一次社会实践中,学生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社会实践内容。
社会实践内容主要由社会实践活动来体现,学校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创新。
五、社会实践的管理工作
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工作包括前期的组织、宣传,中期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监督,后期的考核评价三个阶段。
1、各系成立社会实践指导小组,由负责学生工作的系副主任任组长,团总支书记、指导老师为成员。由学生处团委负责协调各社会实践指导小组的工作。
2、社会实践指导小组负责在开展社会实践前将有关实践计划或方案报学生处、团委,内容包括参加实践的学生姓名、班级、实践目的、时间、地点、内容、管理方法等,在社会实践开展中负责巡查,在社会实践结束后负责对参加社会实践学生进行考评,并将评定结果报学生处、团委。
六、社会实践的记载与考核
社会实践结束时,参加实践学生应让实践单位在我院有关手册上记载实践表现情况并加盖公章。
实践结束回校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实践,实践成果等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评价,并交各系社会实践指导小组审核。
学生处根据系社会实践指导小组的考核结果,对优秀者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