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初歇,走在井冈山上黄洋界下的“朱毛红军挑粮小道”,眺望着罗霄山下的络绎不绝的游人、阡陌交错的粮田村庄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眼前浮现90年前朱毛红军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的情景。耳畔又响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100周年大会上向世界的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沧桑巨变,今天的挑粮小道再也没有人挑粮,井冈山革命老区早在2017年初就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脱贫,老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展现的是一个由50多名发展成为9500多万名的百年大党的风华正茂,而从朱毛红军的挑粮小道到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展现的则是百年大党矢志不忘初心使命的历史功绩。挑粮小道何以能通向康庄大道?从挑粮小道的红色故事背后可以探寻百年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信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回溯红军在井冈山的艰难岁月,“朱毛红军挑粮小路”无疑是这一伟大精神的生动诠释。当时,由于井冈山特殊的地形和气候以及敌人实行经济封锁等原因,根据地供给困难。尤其是朱毛会师后,红军由原先1000多名增至上万名,粮食等供给、“吃饭大难”形势却更加严峻。这种情况下,“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靠红米南瓜,打不出天下”的论调等畏难与动摇的情绪开始在红军队伍里滋生蔓延,还有的人开小差离开部队,甚至叛变投敌。针对这种悲观失望的思想情绪,毛泽东、朱德一方面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解决战士们的物质粮食问题;另一方面毛泽东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具体国情相结合进行理论研究,撰写《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并开展宣讲,以科学的理论解决战士的精神困惑。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农村农民的实际,实事求是,开创性提出“以农村为中心”,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的正确道路。
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并以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定星星之火必能燃原,坚定人民必胜革命必胜的信念。正是这样的坚持和坚守,在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环境艰苦、前途渺茫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也创造了长征胜利、抗战胜利、解放战争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伟大胜利。“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是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从挑粮小道走向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根本所在。
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面临粮食短缺、士气低落、国民党反对派的围追堵截等内外交困的境遇下,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军战士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精神,不仅解决了红军战士的物质精神食粮问题,还成功阻击了敌人的四次围追堵截。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下,共产党更没有气馁,而是以更加不怕苦、不怕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率领“红色铁流”爬雪山、过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两万五千里,最终到达陕北,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折。面对日本侵华的铁蹄和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抗击强大敌寇的新的长城,经过十四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在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大国的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导弹、核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尽管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技术基础非常薄弱,但党通过集中一切优势力量,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勇于探索、敢于胜利的优良传统,在60年代成功发射“两弹一星”,成功打破了域外大国的威胁和欺诈,为新中国奠定了强大的国防安全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稳定的基础。
“艰难困苦,玉汝如成”。百年大党的奋斗历程表明,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也没有什么能动摇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心。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精气神。
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优良作风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与严明纪律。在井冈山流传着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在当年的挑粮运动中,军长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战士们不愿看到他在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没想到朱德却连夜赶制了一根新扁担,第二天依然挑粮上路。同时,为了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上“朱德记”3个大字并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就这样,在朱德、毛泽东的带领下,红军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
“朱德的扁担”折射出以朱德、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和博大胸怀,这也成为一代又一代党员领导干部不断传承的优良品格。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沈浩到黄文秀,从廖俊波到张定宇,无一不是这样的典范。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面对困难,“共产党员,上”“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始终成为最响亮的口号。正是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在一次次危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关键时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激发人民群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正是这一精神感召的生动写照。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是当年的挑粮小道还是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为了人民解放和幸福,为了民族独立和复兴,都是为了人民能走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主题,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奇迹。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始终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要往哪里走”“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从能够团结带领人民从挑粮小道走向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关键。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回首过去,朱毛红军的挑粮小道所蕴含的伟大精神为革命老区人民铺就了今天的康庄大道。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能矢志不忘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井冈山人民,全国人民在通向社会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上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图文/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华鸿 值班编辑曾进)